多地调整收费标准,公办高校学费迎来涨价潮

2023-08-06 16:36:32 来源:大河报·豫视频

随着今年高考成绩的陆续公布和填报志愿的完成,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们即将步入心仪的大学校园。然而,与往年不同的是,多地高校学费即将在这个秋季迎来新一轮涨价潮。

最高上涨54%,大学学费或告别5000元时代

今年4月底,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了《关于优化本市公办高校本专科学费形成机制的通知》。其中提到,从2023年秋季学年起,取消原一般专业、热门专业分类收费政策,将普通高校学科门类归并为文科类、理工体类、医学类、艺术类,基准学费标准最高分别不超过6500元/生·学年、7000元/生·学年、7400元/生·学年、13000元/生·学年。此外,在基准学费标准基础上,入选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的学费标准可上浮不超过10%。


【资料图】

据统计,调整后的高校本专科平均学费标准由5420元涨至至7215元,调涨达33%。这就意味着,今年入学上海高校的新生,每学年学费平均要多支出约为1795元,算下来本科四年一共要多付7000多元学费。

截图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章程

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,在今年6月份公布的《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章程》中,其中规定,除一些特殊专业外,“大部分本科专业基准学费预计收费标准为6500-8140元/学年”。与2022年5000-6500元/学年的学费相比,今年的学费上涨了25%左右。

除上海交通大学外,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统计发现,复旦大学、同济大学、华东理工大学、上海师范大学、上海电力大学等上海高校学费均有不同程度上涨。其中,2023年秋季,华东理工大学理工体类专业中的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专业学费为7700元/学年,比去年5000元/学年上涨了54%之多。

除上海外,今年以来,吉林、山东、四川等地陆续宣布调整公办高校本专科学费标准,学费涨幅大多在20%-40%之间。值得注意的是,四地调价标准均在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,实行“老生老办法,新生新办法”,在标准调整前入学的老生不受影响。

近两年,各地公办高校学费迎来涨价潮。据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不完全统计,2020年至今,河南、辽宁、安徽、山东、陕西、吉林、上海、山东、四川等多地都上调了高校本专科学费价格。

学费为何要涨价

为何这几年公办高校学费纷纷上涨呢?从高校经费来源,可以看出端倪。

按照财政部、教育部2022年6月印发的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》,我国的高校收入主要有财政补助、事业收入、上级补助、附属单位上缴、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等六大渠道。其中财政补助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教育拨款、财政科研拨款等,事业收入则主要包括学费、考试费、科研事业收入等,二者一般占高校收入的大头。

2015年,在一份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中显示,全国高校当年总收入为9364亿元人民币。其中,财政拨款占62.4%,学杂费占32.2%,这两项收入就占到了高校收入的9成左右。近年来,高校收入组成虽有变化,但财政拨款和教育收费占主要大头的趋势并未改变。

截图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度部门预算

截图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度部门预算

仍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,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查阅《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度部门预算》发现,2023年该校本年收入预算约为180亿元,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约28.4亿元、事业收入约99亿元、其他收入(主要指捐赠收入)约52.6亿元,分别占本年收入的15.75%、55.02%、29.23%。其中财政拨款和教育收费合计占该校收入预算的70.77%。

截图来源于2023年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部门预算

与沿海省市相比,中西部高校捐赠等其他收入较少,对财政拨款和教育收费的依赖更大。记者统计发现,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3年收入合计约6.6亿元,其中一般公共预算约3.6亿元,专户管理的教育收费约2.4亿元,二者合计占比超过了90%。

近几年来,对高校的财政拨款有减少趋势。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,2023年该部财政拨款为1354.7亿元,比2022年减少24.7亿元;高等教育支出类预算数为1025.6亿元,比2022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减少39.6亿元,主要原因是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减少所致。

随着高校办学成本的增加和财政拨款的减少,高校财务问题逐渐显露,不得已从提高学费和削减支出方面应对。某东部省会高校的专职科研人员向记者证实,近两年来科研经费越来越难申请,学校也在不断削减对教职工的各项补贴以减少支出。

对此类问题,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室主任王烽曾解释道,“高校经济来源一般有:学费、校办企业、国家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。对于重点大学来说,后三方面来源非常充足,而对于普通大学来说,可能只能依赖学费和财政拨款。但财政拨款又不充足,学费涨价也是无可奈何的事。”

涨学费能理解,对贫困生有影响么

虽然各地高校学费普遍上涨,但多数网友均表示理解,有网友就表示,“近二十年来,最良心的价格,除了绿皮火车票以外,就是大学学费了”。这是为何呢?

自2000年以来,我国公办高校的学费一直稳定在5000元左右。2014年前后,高校迎来第一轮学费涨价潮,加上最近两年宣布涨价的省市,全国大部分省区均已调整了高校本专科学费标准。但即使如此,目前仍有北京、黑龙江、云南、西藏、海南、新疆等地仍然坚持2000年前后的学费标准。

“我06年学费一年就5000了,这点涨幅一平均也就和通胀一样吧。”一位“80后”大学生向记者表示,如果从2000年开始计算,二十多年来,学费涨30%也并不算多。不少网友也表示,与现在动辄2000-3000元/月的幼儿园学费相比,高校收费简直“良心价”。

据苏州大学的一项调查,中国高等教育学费占生均培养成本的比重要大大低于许多发达国家,也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“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%”的上限。

2023年,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,与2000年的94.98万人相比,增加了十多倍。业内相关人士表示,高等教育并不是义务教育,在财政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趋势下,国家教育支出还要兼顾学前教育、基础教育、提高教师待遇等等。在这种情况下,适度提高高校学费,能缓解高校财务压力,有利于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,也符合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利益。

但也有部分网友担心,学费涨价会不会影响到家庭贫困的学生?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内,各级政府和各类高校早已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,实行“奖贷助勤补免+绿色通道”等多元混合资助方式。

今年4月份,为进一步减轻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负担,财政部、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做好2023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工作的通知》,对2023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2023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予以免除。

教育部数据显示,自1999年至今,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000多亿元,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0多万名。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